四
种陶瓷水杯坯体出现气泡原因及解决办法
气泡(稀泡) 又名气泡、虚泡。症状为:坯体上呈现孔洞。缺陷归属坯泡,产生于注浆成形工序。
产生原因:
1、注浆成形浆料存放过久,发酵产生气泡,因泥浆过浓粘度大,流动性小,相对密度大,气泡排不出去。
2、注浆时,搅拌泥浆太快面不均匀,空气卷入,或输送泥浆过程中空气卷入产生气泡,泻泥浆入模,手提得太高,由于冲击力,使泥浆在模中翻滚而卷入空气,而倾注的速度太快,空气排不出去窝藏于口沿或高肩部位产生气泡。或因泥浆的温度过高,表面很快稠化,反之泥浆温度过低,有固化倾向,流动性变坏,浓度增加,均易产生气泡。
3、模型过湿,模型外表毛细管堵塞;反之,模型过干、过热,吸浆速度太快,使部分空气向坯内排入而造成气泡。
4、倒余浆时,冲力过大,空气卷入泥浆使浆内存有气泡。
克服办法:
1、针对以上原因逐条克服。
2、注浆模的含水率以3-5%为宜,但刚出烘房(或刚从烈日曝晒后收回)的热模不可注浆,待冷至常温方可使用,泥浆温度以维持29℃左右,不可过高或过低。
3、泥浆须勤搅、轻搅但不能搅得太快把泥浆搅得起花。